禮拜三早上,阿偉走進辦公室時發現氣氛有點異樣。大家圍成一圈在討論什麼,表情看起來既興奮又困惑。
「怎麼了?」他問小林。
「老楊剛剛宣布,」小林壓低聲音,「辦公室要大翻修,從下週開始要關閉三個月。這段期間裡,大家都可以在家工作喔。」
「真的假的?」阿偉眼睛一亮。
「真的啊,」小陳走過來說,「聽說是因為大樓要升級消防系統,加上公司想趁機把辦公空間重新設計。老楊說,這次不像疫情那時候匆忙,大家可以好好準備。」
阿偉回到座位,心情複雜。一方面很興奮,終於又可以在家工作了!他想到疫情那時候的WFH經驗,不用通勤、可以多睡一小時、穿舒服的衣服上班...,想想還真是懷念啊。但又難免有點擔心,不知道這次WFH能不能順利呢?
一個禮拜後,我看著視訊畫面中的阿偉,背景是他家的書房。
不知道為什麼,他看起來好像有點疲倦。
「怎麼樣?第一週的在家工作感覺如何?」我問。
「老實說...我以為這次WFH最大的挑戰,應該也是跟疫情那時候一樣,是搞定我在家裡的各種狀況吧。」阿偉揉揉額頭,「結果我這次發現,問題好像沒這麼簡單耶。」
「喔?怎麼說?」
「唉…這就要從我家小橘,開始講起了。」
「小橘啊?是之前你傳給我看的那隻橘色小貓嗎?」
「對對對,他是我去年認養的貓咪,很會講話喔,怎麼樣,我們小橘超可愛的吧!」阿偉寵溺地說著。
哇… 我倒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貓爸爸阿偉。
「不過,小橘很可愛,跟你這次WFH有什麼關聯啊?」
「唉。」說到這,阿偉嘆了口氣。
「第一天其實還算順利。第二天小橘就突然在我鍵盤上吐了,害我開會遲到十分鐘,」阿偉開始回憶,「結果第三天更慘,我正在跟小林他們討論知識分享的方案,沒想到小橘突然跳到桌上用屁股擋住螢幕,然後…就開始對著鏡頭撒嬌起來。」
「哈哈哈… 那同事們都是什麼反應啊?」
「呃…他們倒是滿喜歡的啦。一直說『小橘好可愛喔』、『再讓牠出來一下』之類的,」阿偉搖頭,「但這樣一搞,會議的重點就整個偏掉了。原本那天是預計要討論出API文件改善方案的,結果最後變成大家都在聊寵物經驗了啦。」
「聽起來滿有趣的啊。」
「嗯,當下是滿有趣的,畢竟我們小橘是真的可愛嘛!」哈哈… 夠了喔,阿偉。
「但會後我發現,一個小時的會議,我們只討論了十多分鐘的正事,」阿偉回過神來繼續說,「而且大家都還沒達成明確的結論就散會了。」
「那其他居家干擾呢?像是常見的午睡睡過頭啊、忍不住玩遊戲這些咧?」我問。
「其實說起來還好耶,畢竟疫情那時候,已經吃過一輪這些誘惑的虧了嘛,」阿偉擺擺手,「現在我知道要把PS5搖桿收起來、午休設鬧鐘,工作時間穿正式一點的衣服… 之類的。這些自律的技巧,大致上之前都有做過了。」
「哇,那你很厲害耶,這可是很多人都跨不過去的坑餒。」
「嘿嘿…」阿偉靦腆地抓了抓頭,遲疑了一下,小聲地說了一句「謝謝」。
講到這裡,他突然靈光一閃:「啊對… 我本來也以為這次WFH最大的挑戰還是這些,結果發現我想錯了,」
阿偉接著說,「這次光是小橘出場一次,整個會議就亂掉了。這就給了我一個啟發,我想對現在的我來說,WFH最難的,可能是怎麼跟螢幕那一端的同事們有效協作才對吧?」
「嗯… 確實是這樣沒錯」我問,「不過,你之前疫情的時候不也是要開會嗎?」
「要啊。不過疫情剛開始那陣子,大家都還不知道要怎麼遠端工作,所以標準就比較寬鬆。老楊那時候也說『大家互相體諒,慢慢調整』,」阿偉說,「但現在不一樣了,老楊有特別要求,這次一切都要盡量比照在辦公室的效率才行。」
我點點頭。
「像這次貓咪的事情,我才發現在線上會議中,一旦話題偏離了,要拉回來比之前在辦公室開會困難多了。」阿偉皺眉說著。
「是啊,在辦公室裡,通常會議的主持人只要透過肢體語言或眼神交流,就能讓大家自發地回到主題。但到了視訊會議裡,很多時候除非你直接開口打斷大家,否則很難自然地重新掌控會議節奏。」
「確實… 而且我發現這個禮拜,每個人都看著自己的螢幕,很難感受到大家的反應耶。而且,也不是每個人開會都會開鏡頭。」
「那這裡面,你覺得最困難的是什麼呢?」
「我覺得最麻煩的應該是….嗯…沉默吧。」阿偉皺眉,「比如我講了半小時知識庫的規劃,同事們就一直說『嗯嗯』、『好』。我以為他們都理解了,結果後來私下問才發現,很多人其實有疑問,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發言比較恰當而已。」
「阿偉,從你剛剛描述的事情來看,你有發現出什麼線索了嗎?」
「嗯… 我覺得,可能是要另外想一些方式來彌補這些問題,是嗎?」
「沒錯。線上會議需要更多而且更主動的引導,」我說,「不能像面對面會議那樣,期待大家『自然地』參與討論。」
「哦?比如說?」
「比如我們可以直接點名問問題:『小林,你覺得API文件的哪個部分最容易搞混?』,或者設定一個明確的回應時間:『大家先花兩分鐘思考一下,然後我們再輪流分享想法』。」
我解釋著,「這樣一來,即使我們看不到大家的表情或反應,也可以得到有用的資訊了。而且給每個人明確的發言機會,也可以解決大家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插嘴講話的疑惑,反而讓討論更深入喔。」
阿偉仔細做著筆記,喇叭裡傳來機械鍵盤的清脆打字聲。
「除了會議,其他協作方面有什麼心得嗎?」我問。
「有喔!我想起上禮拜在辦公室收東西時,老楊提醒過我,遠端工作需要靠『過度溝通』,」阿偉說,「但是什麼叫過度溝通啊?我那時候聽了真的一頭霧水耶。」
「這樣啊,那你後來有理解了嗎?」我問道。
「呃… 我也不太確定,老楊是希望我… 囉嗦一點嗎?」
「哈哈… 嗯… 也不能算你錯啦。」我笑著說。
「什麼啦~ 我亂猜的耶,你認真嗎?」
「好啦好啦,我這樣講好了。」我解釋,「在辦公室裡,因為每個同事都能看得到你在做什麼,自然知道你很忙、很認真,要知道你的工作情形也比較容易,對吧?」
阿偉想了一下,點點頭。
「但是在家工作,你做了什麼、為了哪支bug煩惱、灌了幾杯咖啡熬夜,除了小橘有誰能看到嗎?除非你主動回報,否則沒有人能知道你做得如何,對吧?」
「我懂了,你是說我寫工作報告、sync進度的時候,要更主動一點,還要交代得比在辦公室裡詳細嗎?」
「對。這個很重要。」
「這感覺…好像真的有點囉嗦耶。」
「所以我說,你一開始猜的也不能算是錯啦。」我笑了笑,「但是我們這樣做不是因為愛現喔,而是為了讓大家知道你在線上、你在做什麼,這樣跟你協作才不用猜來猜去的。」
阿偉又開始打起字,青軸的聲音真好聽。
「我再補充一下好了。」我說,「在遠端工作的環境中,要做到過度溝通,除了要多溝通之外,還需要好好確認、大家適時的互相提醒。在remote職場上常見的摩擦通常都不是『這件事講太多次了』,而是『有人忘記了這件事』、或是『大家記得的版本不一樣』。」
阿偉點點頭:「畢竟每個人都很忙碌嘛,工作一下從這來、一下子從那來,大腦記憶力有限呀。」
「是啊。所以與他人和自己多做溝通、多確認雙方是否都理解,能文字化的就盡量文字化,發現誤會趕快解開。這些措施多做一點,不會有壞處的。」
「有道理耶。」
他停了一下,若有所思地說,「對了,我還有個疑問,在辦公室裡的時候要找人都很容易,如果有人敲他不回,我再找時間去他座位討論就好了。可是WFH就不行啊。用打電話的又很打擾人,怎麼辦呢?」
「嗯。的確很多時候在遠距的環境裡,沒辦法得到即時回覆這種情況滿常見的。」我說,「這種時候,我們就需要去區分什麼時候可以用即時溝通、什麼時候要利用非即時溝通了。」
「啊?什麼即時、非即時啊,聽起來好陌生喔。」
「嘿嘿,別怕。其實這個方法你已經會用了,而且還用得很好喔!」
阿偉看著我,露出狐疑的表情。
「你還記得以前有陣子,你經常被小陳拉著要幫他解前端bug的事情嗎?」
「當然啦!那時候還曾經搞到半夜都回不了家咧。」阿偉回想著。
「沒錯,就是那件事。」我說,「那時候,小陳直接來你座位找你,要你馬上幫他想辦法。這種雙方都能立刻看到對方反應的溝通方式,就算是一種即時溝通。」
「那非即時溝通呢?」阿偉追問。
「那就是無法立刻看到對方反應的方式囉。比如說,我們之前在跟老楊爭取重構機會的時候,寫了一封分析利弊的信給老楊。那時候我們希望,老楊能夠好好把信看完、並且花時間思考後再回覆,對吧?像這樣的,就是非即時溝通了。」
「原來是這樣啊!」阿偉恍然大悟。
「沒錯,仔細區分之後我們可以發現,其實不是每個問題,我們都一定需要馬上知道答案才行。這樣你現在能根據不同的溝通目的,來選擇適合的溝通方式了嗎?」
阿偉思考著,「嗯… 如果是複雜的技術討論,我可能會約視訊會議吧。簡單的狀態更新就用文字訊息,需要留底的,我應該會用email…。這樣需要直接打電話的,就只剩下像系統停擺這種真的很急迫的了。」
「不錯耶!阿偉。」
「除此之外,遠距工作的文字溝通,也需要比平時更清楚的表達,」我補充道,「我再問你,假設現在在辦公室裡,我只要說『那個API的問題』,大家就可以明白的話… 換成是在線上會議,我應該要怎麼講,別人才能快速理解呢?」
「嗯…我覺得可能需要講得更具體一點吧。比如改成『昨天討論的用戶認證API當中,關於timeout參數的問題』之類的。對嗎?」
「嗯!很清楚,我覺得你改得很棒!」
一週後,阿偉又約了視訊。這次他的背景還是家裡的書房,但整個人看起來精神多了。
「你今天氣色不錯耶,」我說,「這週過得如何?」
「超有成就感的!」阿偉笑得很燦爛,「我把上週跟你聊的那些線上會議還有WFH技巧,全部都拿去實驗了。」
「喔?效果怎麼樣?」
「比我想像的好太多啦!」他興奮地說,「這週我們討論知識交換計畫的會議,我用了點名提問、設定思考時間,還有分組討論的方式,同事們的參與度整個都不一樣了。」
「哇,很棒耶!具體是怎麼不一樣啊?」
「以前大家都很安靜啊,現在會主動提出想法和疑問了,」阿偉說,「而且討論的內容更有深度,而且,我們真的產出了具體的改善方案啦!」
「那小橘這週還有再來搗蛋嗎?」我好奇地問。
「有啊!」阿偉哈哈笑,「但這次我準備好了。會議前我先把房門關起來,還準備了零食分散牠的注意力。」
「嘿嘿,看起來你學會防範了。」
「對啊,不過這禮拜我又發現了其他問題,」阿偉認真地說,「我發現WFH的整個協作模式都需要改過比較好。」
「哦?怎麼說?」我隱約感覺到阿偉好像開竅了。
「本來我只是單純把以前在辦公室的討論方式,完整地搬到線上來,」他開始比手畫腳,「結果發現問題超多的。」
「比如呢?」
「你知道我們以前討論知識交換計畫的時候,大家會圍在白板前面,有人突然想到什麼就直接走過來寫個關鍵字、畫個圖,」阿偉回憶著,「然後其他人看到了會立刻補充,整個氣氛很自然很熱絡。」
「嗯嗯,然後線上就不是這樣,對吧?」
「差多啦!」阿偉搖頭,「線上討論的時候,就算我有共享螢幕,大家還是很安靜。沒有那種『一起腦力激盪』的感覺,比較像是我在台上演講,他們在台下聽。」
「那你後來怎麼解決的呢?」
「我想了很久,最後決定把討論的流程修改一下,」阿偉說,眼神裡有股自信,「既然線上環境不一樣,我想,那就試試看用不一樣的方法吧。」
「具體怎麼做?」
「我記得你說過,不要再期待大家『自然地』參與討論,對吧?」他說,「所以,會議前我就先準備很具體的問題,讓大家在會前就先思考。比如『你覺得現在的API文件最大的問題是什麼?』、『如果要重新設計文件結構,你會怎麼安排?』…之類的。」
「哦?你覺得這樣有差嗎?」我故意問阿偉。
「有很大的差!至少大家不會再一開始就完全沒想法、讓會議乾在那裡了。」接著,阿偉神秘兮兮地說,「然後我還試了一個更厲害的招數…」
「什麼招數?」
「分組討論!我用了分組會議室功能,把大家拆成小組討論不同的議題。」
「不錯耶~你想到用線上分組討論啊?」
「對啊!比如說讓小林和另外一個同事討論文件結構,我和其他人討論更新流程…」他解釋,「每組討論十分鐘,然後再回到大會議室分享結果。」
「怎麼樣?效果如何?」
「超出預期餒!」阿偉很興奮,「大家在小組裡比較敢講話,而且討論可以更聚焦。而且最後我們真的產出了可行的改善方案,不再像以前都是空談啦。」
「哇,看起來你真的找到訣竅了耶,你知道嗎,我本來還準備了一些材料要介紹給你,」我拿出資料,在阿偉面前晃了晃,「沒想到你自己悟出來啦!真的很厲害喔!」
「聽起來你這週收穫很豐富嘛。」我說。
「對啊!而且我對團隊合作這件事有了全新的理解,」阿偉感嘆,「以前我覺得好的協作,就是大家坐在一起討論嘛,現在我發現『一起』不一定是非要『同一時間+同一地點』才可以。」
「怎麼說?」
「比如說,有時候大家各自深度思考後再分享想法,效果可能比當場腦力激盪還好耶,」他說,「而且透過文字整理想法,反而能表達得更清楚。」
「所以你現在,對遠端工作比較有信心囉?」
「嗯!而且我總覺得,這些技能回辦公室後也可能用得到吧?」
「當然囉,像混合式會議、非同步協作,這些應該都是未來的趨勢喔。」
說到這裡,阿偉有點不好意思:「其實我現在對下次的會議,好像...有點期待?因為…」
這時候,小橘慢慢走過來了。
「小橘~~~」阿偉趕忙對著小橘又抱又親的。一人一貓就這樣在我面前玩了好一陣子。
阿偉啊阿偉,你已經注定是小橘的俘虜啦。
「你說,小橘是不是超~~可愛的!」說完,阿偉又把頭埋進小橘肚子裡。
「哈哈!如果下禮拜開會,小橘又來亂呢?」
阿偉想了想,開懷地笑:「那我就讓牠當我們team的吉祥物好了!同事們都很喜歡牠。而且現在我有信心,就算小橘又出來撒嬌,我也能把會議拉回正軌啦。」